約束自身,不輕易站隊,保持理智,這是將網絡暴力抵在門外的應有之義。
清明前不久,去世明星喬任梁父母為他掃墓,在短視頻平臺上將點贊改為抱心的圖案,得到了大家的關注,留言中有著令人暖心的說辭,卻也有著 " 鍵盤俠 " 的身影,指責年邁的父母 " 消費兒子 "。自從 2016 年喬任梁去世后,他的父母開始做起了自媒體,隨著關注度的提高,這對夫婦一直遭受著網絡暴力。
無獨有偶,2018 年 5 月 8 日,鄭州一女子下班打車回家在出租車上遇害。悲劇發生后,竟有人指責女生行為不檢點,說 " 誰要她這么晚打車回家的 "。大晚上不打車回家,難道走路回家更安全?讓人失望的是,他們不僅對受害人進行指責,還將矛頭指向其親人,利用網絡對他們的親人進行指責嘲諷。
" 暴力 " 一詞因為網絡的發展,由現實走上虛擬,但換湯不換藥,形成網絡暴力,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。到底是什么讓網暴者有著病態的心理?是什么讓他們肆無忌憚?隨著網絡傳播的發達,網絡施暴者由最初的個人演變成團隊、組織。一些無良商人看到所謂的 " 流量密碼 ",利用負面情緒來博取眼球,敗壞網絡風氣,也引發公眾擔憂。
" 鍵盤俠 " 是一種易于傳染的情緒狀態,如果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很可能被他們 " 帶節奏 "。鍵盤俠將人性中的缺點,夾雜著欲望妒忌,在網絡中發揮到極致。而不少網民素質不高,上網年齡參差不齊,三觀的不一,也導致他們拿起鍵盤開始所謂的 " 反擊 "。
到目前為止,針對網暴的規定散見于民法典、刑法、治安管理處罰法、網絡安全法、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之中。而凈化網絡環境,杜絕網絡暴力,需要全社會提高意識,更需要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約束。其實在網絡時代,每個人都無法真正地置身事外。從個人來說,樹立正確三觀,約束自身,不輕易站隊,保持理智,這也是將網絡暴力抵在門外的應有之義。
作者 曹馨(湖南女子學院)
編輯 官莉